●皮膚瘙癢,醫圣張仲景開一奇方,僅僅一味藥
中醫講,風勝則癢,又講濕毒作癢,又講小汗發不出來身必癢。
有一個女孩子,她說自己得了一種怪病,本來只是普通的皮膚瘙癢,奇怪的是,天氣一熱就癢得厲害,抓手手癢,抓臉臉癢,抓背背癢,天氣一轉涼又消失了。她試過各種止癢的產品,但都沒起到作用。
問此女經常熬夜加班, 喜歡吃火鍋燒烤!
經常加班加點,很多時候,下班回到家已經很晚了,還不忘吃頓宵夜犒勞自己,而她又是一個無辣不歡的人。
問題的關鍵就在這里,古人講,見皮休治皮。皮膚病的發作部位雖然在皮膚,但有諸于內,必形于外,身體表面的疾病最終都要尋到五臟六腑上去,才是治本。
這個女孩的飲食和作息習慣,已經讓身體里蓄滿了濕和熱,大家都蒸過饅頭,饅頭蒸好以后,一開鍋,所有的熱氣都往外走,往外發,身體也一樣,這些濕熱憋在身體里,無處可去,只好塞滿皮膚毛孔。遇上天氣又濕又熱的時候,內外因一勾結,自然就要作亂。
這就是中醫上講的,濕毒作癢。見皮治皮,見癢治癢,是治標未治本,只有改變身體濕熱的環境才是治療皮膚瘙癢的根本之道。
這倒也不難,早在東漢時期,醫圣張仲景的《金匱要略》里就記載了一張方子,叫苦參湯,全方僅僅苦參一味藥,治療皮膚濕毒作癢效果很好。
用法也很特別,是把苦參濃煎之后,先喝一兩口,然后趁著藥液的熱氣熏蒸,待到藥液慢慢溫熱時,清洗患處。不過,喝的時候一定要注意,不要喝太多,一兩口即可,因為苦參大苦大寒,一來有損脾胃;二來身體已經無力去消化、分解這些濕熱的物質,苦寒之藥用多了更是一個打擊。
現代人大多脾胃不好,所以這個方子,改一下,取苦參、艾葉各30克,熬水外洗。
苦參,它是很苦的一味藥,苦到什么程度?名列四大苦藥之一,“啞巴吃黃連,有苦說不出”,一提到中藥的苦味,大家往往會想到黃連,但苦參是比黃連還要苦的,苦到能讓你皺眉頭。
這么苦的藥到底有什么好處呢?《本草備要》中說,苦燥濕,寒勝熱。濕熱去則血氣平和,而五臟自安。所以苦參能清熱利濕,只要是有濕熱引起的皮膚熱毒癥,苦參都能派上用場。
其次,苦能降。苦參能把腸道里的濕熱、濁物通通趕出去,下面的濁物打雷下雨一樣排出去,上面的火熱很快就熄滅下去,這叫釜底抽薪之法。
最后,苦入心,《內經》里說,諸瘡痛癢皆屬于心。有人說,心怎么會癢呢?心當然不會真的感覺到癢,心癢是因為心火旺、心神不寧,也確實有很多皮膚病患者會有體會,越是心情不好,覺得煩亂,越是癢得厲害。苦參清心火,能夠把心經的邪熱通過小腸排出去。
只要是名字里帶參的,都有補益的作用,苦參補益的作用不大,它最大的作用是祛邪,實質上是“以清為補”,通過清理身體內的垃圾來達到身輕體健的目的。艾葉常年生長于光照強烈、山巒朝南的陽坡面,采摘于每年陽氣上升階段的端午前后,藥性純陽,又有很好的止癢效果,二者一寒一溫,祛邪又不傷正,好比是給一間潮濕發霉的屋子大掃除一樣,待濕熱邪氣除盡,也就不會再掙扎著想要走出你建起的“牢籠”。
需要注意的是,在使用這個方子期間,一定要清淡飲食,《難經》上面講,損其脾者,飲食不為肌膚。當脾胃受損后,人體的肌膚就很難推陳出新。就像文章開頭的那位女孩一樣,因為她改不掉那些不良的日常習慣,還是一如既往的熬夜、吃辣,相當于一邊趕賊出門,一邊又引狼入室,皮膚疾患就很難好徹底。